關於申報上海市2017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基礎研究領域項目的通知

發布者:鐘亞菲發布時間:2017-04-01瀏覽次數:699

各學院(部)、附屬醫院:

為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2017年度基礎研究領域項目指南。

一、征集範圍

專題一、腦科學與類腦人工智能

方向1、類腦智能網絡基礎器件

研究目標👩🏼‍🍼:針對大腦神經網絡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研發新一代類腦智能網絡的基礎器件🤹🏻‍♂️,為構建接近大腦神經網絡工作特點的未來人工神經網絡系統提供支撐。

研究內容:探索新材料🍜、新工藝,研發具有超低功耗、高穩定性和高重復性能的,可作為構建類腦智能網絡基礎的人工神經元和人工突觸器件,實現對神經元和突觸功能的模擬👨🏼‍🔬。

執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大腦語言處理機製與人工智能計算模型的融合研究

研究目標⛩🍢:通過腦科學和人工智能在自然語言處理上的雙向啟發💦🚣🏼‍♀️,發展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的計算模型💂‍♂️,推進人工智能發展並促進對大腦的理解🏌🏻‍♀️,以指導語言障礙相關的腦疾病治療和腦健康保護。

研究內容:在腦科學及神經語言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聚焦信息表達🦘、基礎構架和計算邏輯等基礎核心技術,構建和發展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的計算模型;對比人群認知行為的神經記錄和自然語言處理的人工智能模型,解碼腦神經網絡語言信息處理機製。

執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神經交互與神經控製

研究目標:面向未來發展對神經交互的需求,發展神經系統與機械電子系統之間的信息通訊、交互控製與交互感知方法,研發高傳輸率神經接口。

研究內容:運用神經信號的高分辨率測量技術,研究人體運動和感知信息在神經信號中的編碼規律,發展新一代神經控製模型與人機交互感知方法;以生物機器人、神經假體等生機電一體化智能系統為載體,重點解決基於無創式測量的神經信號反解🧛🏻、神經信息解碼、外刺激輔助的神經接口性能增強🧍🏻‍♀️👩‍🚒、電觸覺感知等問題🚴🏽‍♂️,構建神經系統與機械電子系統之間的雙向信息通道。

執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4、腦科學與類腦人工智能的新應用探索

研究目標:基於腦科學與類腦人工智能在大腦認知、類腦算法🚡、類腦芯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探索其在機器學習、腦疾病診治⛽️、智能系統開發等方面的新型應用。

研究內容:研究新型類腦算法在機器閱讀🈯️、機器寫作、視頻理解◻️、小樣本學習、醫學診斷等方面的可能應用👨🏿‍⚖️🤵🏻‍♀️。探索新型可編程深度學習處理器在語言👐🏻、圖像、醫療🚣‍♂️、工業製造、環境檢測、科學研究等領域的應用。

執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二、量子調控

方向1🧑🏻‍🎓、基於飛秒激光直寫的光量子集成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技術發展對光量子集成技術的需求,突破飛秒激光製備光量子芯片中的系列技術難題,研發新一代大規模、可編程、有源化的光量子信息處理芯片🤴🏼,推動光量子信息技術的實用化。

研究內容👨‍💻:突破飛秒激光製備精度🦶🏽🏆,提升光量子芯片集成度的數量級;發展新的飛秒激光加工技術,實現片上量子信息處理回路動態可調;研究非線性光量子調控技術,在光量子芯片上集成量子光源。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基於超冷量子氣體的量子精密測量

研究目標:面向基礎科學發展和經濟國防應用等對量子精密測量的需求,發展基於超冷量子氣體的超靈敏量子精密測量技術和器件。

研究內容🖕:發展原子冷卻技術🧳,實現超冷量子氣體;利用超冷量子氣體模擬高溫超導超流、多體強關聯效應等新奇量子物態,探索其中規律💬;結合超高分辨光譜測量技術🖖🏽,研製超冷原子量子幹涉儀。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三、納米科技

方向1、基於自溯源特性的納米測量

研究目標:針對納米製造和納米測量領域的重大戰略需求,提出基於自溯源參考物質、物理模型和數據融合的納米測量方法,發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納米測量新技術👨‍👧,為納米製造提供測量方面的支撐。

研究內容👊🏿:發展具備自溯源特性的原子光刻和同步輻射光刻製造技術🧩,研製數十納米至數百納米範圍內的參考物質;發展基於物理模型🦘、計算模擬和納米結構數據庫的納米測量方法,實現納米器件三維結構信息的高精度提取和測量;將參考物質和測量方法集成於納米測量設備🫵,提升納米測量能力🙍🏿‍♂️。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新型功能納米介孔材料

研究目標:構建全新的液體納米介孔體系,提出和完善新型納米介孔材料的結構控製理論和方法,探索柔性、可流動介孔材料構建新方法和新理論。揭示新型介孔材料的孔道、界面、功能性調控的基本原理。

研究內容:提出液晶界面溶膠凝膠組裝新路線,實現對介孔結構、尺度🧑🏻‍🎨、表面功能基團的控製設計,發展介孔材料組裝理論♗,合成結構與組成高度可控的液體納米介孔單元,發展面向高效催化、能源轉化與儲存、環境處理和生物醫學等應用的新型功能介孔材料體系👕。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智能光學材料與器件構築技術

研究目標🧑🏿‍🔧🏋🏽:面向建築、顯示等領域對動態可調光學材料與器件的需求,發展微納基元的系統製備和多級次結構的精準構築技術,突破可動態調控的新一代光學材料與器件製備技術。

研究內容🤞🏻:研究特征微納米基元的製備技術🌮,精確控製基元的各向異性與表面功能區塊🌆,發展基元間多重相互作用的精準調節技術🧗‍♂️,構築跨越多個尺度的多級次光學結構,探索基元及其多級次結構的動態調控技術,開發色彩📴、光強、傳輸方向等可準確調節的光學材料,展示智能控光🏇🏼、反射式顯示、光學偽裝等應用效果。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四🌓、合成生物學

方向1💇、合成生物學中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

研究目標:聚焦生物元器件、人工生物合成體系設計和構建中的關鍵科學問題♓️,促進合成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發展♠️。

研究內容🙆:通過生物元器件的系統發掘、功能鑒定和分子機製解析🚺,研究生物元器件的工程化改造👨🏻‍🦽‍➡️、標準化和模塊化組裝;完善生物合成體系、基因網絡調控系統、多細胞人工生物系統和人工生態體系🗳;構建通用性、可預測🦹‍♀️、可調控人工生物合成體系的理論和方法。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人工設計與生物合成的關鍵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聚焦合成生物學中的基因重組技術🦹🏿,生物元器件的設計、構建及組裝技術🚣🏼‍♂️,人工代謝網絡的構建技術等,為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內容𓀊:研究生物元器件和人造細胞的定製、構建和組裝技術;優化基因編輯和調控技術;研究基因、蛋白、代謝網絡和細胞等不同層次的定量分析、高效合成和精準控製技術。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五、面向生命科學的新技術研究

方向1、面向復雜疾病研究的動物建模新技術

研究目標:研發可在細胞水平進行編輯、解析多基因互作的動物建模新技術🪵,為復雜疾病的臨床預防、篩查和診療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研究內容: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可培養的類生殖細胞進行改造,獲得直接用於表型分析的攜帶疾病相關基因或位點修飾的雜合子胚胎或個體,發展可進行多基因多位點互作研究的動物建模新技術👱🏿‍♂️。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面向藥物篩選和病原體檢測的微流控技術研究

研究目標:聚焦藥物篩選模型及臨床病原體檢測的需求⚠️,基於微流控技術,研發用於藥物篩選的仿生器官芯片技術🪁,研發快速、高通量👨‍👩‍👦‍👦、高靈敏的微流控病原體檢測技術🪔。

研究內容🌈:針對藥物篩選模型的需求🧶,基於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器件和人源細胞或組織,構建體外仿生器官芯片的藥物篩選模型,驗證其篩選藥物的可靠性;針對病原體檢測的需求,研究解決高通量微納單元結構設計⚓️、選擇性表面改性、復雜樣品預處理、微弱信號檢測等關鍵問題,研發用於病原體檢測的一體化微流控芯片原型系統。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六、面向高性能計算的新路徑研究

方向1、超導計算基礎研究

研究目標:面向未來高性能計算需求,發展基於超導材料的高速、低功耗邏輯元器件與數字電路,建立大規模🌒、低功耗、高速超導計算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研究內容:研究低功耗🥷🏿、超高速新型超導邏輯器件原理、製備工藝及電路設計、仿真和特性表征等技術,實現超導計算所需系列邏輯器件,研發小規模超導電路和高性能超導探測器讀出電路。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高密度通用存儲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高性能計算對通用存儲器的需求🌝🍂,發展通用存儲技術,為實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密度、非揮發、長壽命、可快速擦寫的通用存儲器奠定技術基礎。

研究內容🤦🏿‍♀️:發展新型存儲單元讀寫技術🫷🏽,突破製約鐵電存儲器存儲密度提升的技術瓶頸🙋🏿;探索與半導體工藝兼容的高質量鐵電存儲材料,解決存儲單元一致性和工藝重復性問題;采用現代集成電路製造工藝🧑‍🦳,研製可驗證的具有讀寫電路的存儲芯片👩‍⚖️,實現T級存儲密度和納秒級讀寫速度。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七🚌、面向物質創製的新方法研究

方向、基於惰性鍵可控轉化的物質創製

研究目標:針對物質創製與轉化對惰性鍵可控轉化能力的需求🦵,發展溫和條件下惰性鍵選擇性斷裂與形成技術,探索物質創製的新途徑🦆。

研究內容💆‍♂️:研究惰性鍵的活化和斷裂過程🦥,設計、製備和表征新型催化劑🚴🏿‍♀️🙍‍♂️,建立催化劑和惰性鍵斷裂之間的構效關系,合成線型☢️、支鏈型、球型等結構多樣的烴類化合物,探索基於惰性鍵斷裂與形成新途徑的新應用。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專題八、面向增材製造的關鍵技術研究

方向、面向復雜精細結構的金屬增材製造

研究目標💯:針對高端製造對復雜精細結構金屬器件的需求,闡明基於粉末床熔合的金屬增材製造中的製備缺陷產生機理,理解材料製備過程影響因素-微觀組織-力學特性間的關系,發展面向復雜精細結構的金屬增材製造技術🔝。

研究內容𓀀:研究金屬增材製造過程冶金熱力學和動力學行為,闡明材料成分與組織偏差、冶金缺陷和系統誤差等製備缺陷的形成機理🤳🏿,發展製備缺陷在線表征方法和基於智能打印👨🏿‍🦰、外場和雙高能束等手段的綜合調控技術,演示性製備高質量高精度表面光潔的復雜金屬構件。

執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二、申報要求

1、項目申報單位應當是註冊在本市的獨立法人單位,具有組織項目實施的相應能力。

2、已作為項目責任人承擔市科委科技計劃在研項目2項及以上者,不得作為項目責任人申報🚝。

3👩🏿、項目責任人應承諾所提交材料真實性,不含涉密內容;申報單位應當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

4、每個研究方向🛃,同一法人單位限申報3項🧙🏼。


三💑、申報者權利

申報項目若申請專家回避的,須在提交項目可行性方案等書面材料的同時,由申報單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專家名單,並說明理由🌕。每個項目申請回避專家人數不超過3人🐃。對於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請的🫙,不予采納。


四、申報方式

1、本指南公開發布🫷🏽。申請人通過中國上海門戶網站(www.shanghai.gov.cn)進入上海市財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臺🫲🏽🤹🏿,網上填報項目可行性方案,並在線打印書面材料(非由申報系統在線打印的書面材料,或書面材料與網上填報材料不一致的,不予受理)。

2、項目網上填報起始時間為2017年4月11日9:00🧑‍🦼,截止時間為2017年4月28日16:30🧚🏿。市科委辦事大廳集中接收書面材料時間為2017年4月25日至5月2日,每個工作日9:00~16:30。逾期送達的👨🏼‍🎓,不予受理💀。

3、凡以我校為依托單位的申請人須於2017年4月18日中午12點前將申請材料交沐鸣2科技處🗼,沐鸣2擇優上報。所有書面材料采用A4紙雙面打印🍧🧏🏼,一式一份,需簽字蓋章齊全。使用普通紙質材料作封面🪆💆🏼,不采用膠圈🏟、文件夾等帶有突出棱邊的裝訂方式🌂🤳🏿。

3、網上填報備註:

(1)登陸中國上海網站(http://www.shanghai.gov.cn/);

(2)網上政務大廳-審批事項-點擊上海市財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臺圖片鏈接進入申報頁面👨🏿‍✈️:

【賬戶註冊】轉入註冊頁面進行單位註冊🧑🏻,然後再進行申報賬號註冊(單位註冊需使用法人一證通進行校驗);

【初次填寫】使用申報賬號登錄系統🤽🏼‍♂️,轉入申報指南頁面,點擊相應的指南專題後開始申報項目👩‍🚒;

【繼續填寫】登錄已註冊申報賬號、密碼後繼續該項目的填報。

(3)有關操作可參閱在線幫助。


 (聯系人:孫 吉; 聯系電話:65882010)


科技處

2017年3月31日


沐鸣2平台专业提供:沐鸣2平台👂🏿、沐鸣2沐鸣2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平台欢迎您。 沐鸣2平台官網xml地圖